详细内容

发布时间:2020-05-26

产粮大市绥化念好农业结构调整经走好产业

 

在25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视频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绥化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子林就绥化市发展特色农业上的积极探索及在推进脱贫攻坚方面举措,回答记者提问。

张子林介绍,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内容,不是简单的少种什么、多种什么,而是一场全方位变革。

绥化市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往高产农业上调。绥化市粮食产量占全省七分之一,是龙江的“粮窝子”。结构调整要把稳定粮食产量作为前提、把提高粮食产能作为根本。今年绥化的高产高效玉米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170万亩,可纯增粮食12亿斤,增长5%。二是往产业链农业上调。以产业链思维调整种养结构,把产业链供应链作为产业发展的生命链,绘制了玉米、水稻、大豆、生猪、秸秆产业链图谱、供应链家谱,按图索骥,靠谱招商,把农业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调整农业结构连带调整了经济结构,稳定了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三是往特色农业上调。主要是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提效益的重要举措,打造了一条贯通5个县市的蔬菜产业扶贫经济带,正在向百亿产值蔬菜产业基地迈进。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今年绥化市预计出栏570万头,占全省的27%。四是往品牌农业上调。打好寒地黑土、非转基因、绿色有机“三张牌”,寒地黑土、庆安大米、海伦大豆进入全国区域农业品牌十强,鲜食玉米、小米等很多产品都获得了地理标志认证,实现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有很多产品,包括水稻、干菜,包括小菜园都有了私人订制。

张子林介绍,目前,绥化脱贫攻坚已经取得重大成效。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15.8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0.15%,我们正在对剩下的6258名贫困人口进行最后“攻坚”,今年必保脱贫。对于如何彻底告别贫困,如何巩固成果不返贫,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这几年,我们就是按照这个路子走的。去年,全市脱贫户人均纯收入9615元,今年有望突破万元。

张子林说,首先要做好土地的文章,又要做好离开土地的文章。引导有种地能力的贫困户把地种好,种出产量、种出质量、种出效益,稳住经营性收入这个基本盘;没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引导他们进行流转,通过深化改革进行托管,让土地始终创造最好效益。另外,通过上项目强产业,增加岗位,让农民成为产业工人,离土不离乡就业。比如,玉米精深加工产业本身用工,加上配套的生产生活服务业,形成5万多个新岗位。同时,通过离土又离乡,组织农民到域外就业,实现“走一富二”。这是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最直接的途径。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情况下,截至目前,我们通过包专机、发专列,已定点向省外输送贫困劳动力4.4万人,增收5.2亿元。其次,要做好农业文章,又要做好非农文章。持续推广玉米大垄双行、水稻秧苗带蘖下地这些栽培新技术,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持续创新经营机制,探索“一次分配靠土地、二次分配靠产量质量、三次分配靠效益”利益联接机制,让产业链收益更多向贫困农民分配;坚持推进与阿里、中粮合作,跳出农业研究农业,探索建立更精准、更有力的现代农事服务体系。同时,把非农这篇文章做大做强。在东北地区较早使用村淘、村播电商平台,通过组织聚划算卖空农场、“亩产一千美元”计划、天猫“双十一”直播带货、登录“网易严选”,连续开展“五谷杂粮下江南”、举办鲜食玉米节活动,形成了一批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全市121个扶贫产品搭上了这个快车,给贫困户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记者宋晨曦)